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首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位专家联手“作战”,切除患者罕见肿瘤

中山大学 2020-02-08

广东一男子腹部胀痛4个月,发现下腔静脉血管里塞满肿瘤,若不及时切除肿瘤,肝脏和肾脏将走向衰竭,生命危在旦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个学科近20位顶尖专家,通过多学科联合会诊、通力协作,历经9个小时“接力”手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血管堪称人体的“生命线”,输送血液、营养和氧气,如果血管被压迫、堵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据悉,这是全球第二例、全国第一例通过体外循环、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肾静脉切断重建、下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治疗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病例。


男子腹痛4个月,竟是腹中藏“不寻常肿物”


李先生今年52岁,腹部胀痛4个月,双下肢浮肿半个月,来诊前一直服利尿药物治疗,虽然脚肿有所减轻,但腹胀仍一直存在,当地检查发现其下腔静脉肿物后建议到我校附属第一医院就诊。


接诊患者的是中山大学名医、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王深明教授,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王教授判断该患者的病情严重,也和他以前诊治的患者不一样,马上安排患者进行CT检查,并叮嘱患者检查完一定要找他再诊断,同时继续进行利尿治疗。



CT检查结果出来后,王深明教授发现该患者的肿瘤堵塞了肝静脉的回流,若用过去的常规方法治疗不太可行。为此,他立即邀请中山大学资深名医、肝胆外科学科带头人梁力建教授,肝胆外科汪谦教授协助诊治。梁教授和汪教授仔细阅读了病人的CT片,详细了解了患者的病情,一致认为要尽快将患者收治入院,并通过多学科讨论才能决定手术方案。


次日,肝外科副主任李绍强教授安排了患者入院,并对患者进行了各项的心肺功能、B超等检查。为术前准确评估肿瘤的范围及其与毗邻结构的关系,影像科冯仕庭教授、王猛主管技师采用高浓度MRI对比剂结合先进的高分辨MRI血管成像技术,为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影像学评估。


手术方案复杂疑难,全球仅报道一例


6月18日上午,在肝外科主任彭宝岗教授的主持下,多学科专家进行了第一次病例讨论,影像科冯仕庭教授详细介绍了肿瘤的范围及其与毗邻结构的关系,梁力建教授充分听取各位专家提出的诊断和治疗意见后,大胆提出了体外循环下行下腔静脉切除,体外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必要时肾切除自体移植的手术方案。


据了解,切除下腔静脉肿瘤后进行自体肝移植和自体肾移植全球只在2015年报告过一例,国内虽有同时进行自体肾移植的个别病例报道,但同时进行自体肝移植尚没有报道,且在医院也从来没有做过这种手术。



因为手术复杂,患者随时有术中出现生命危险的情况,为此需要发挥医院多学科协作的优势、联合全院多学科专家力量共同完成手术。彭宝岗主任表示:“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只要能救治病人,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


  手术室里“名医荟萃”  

医生洗手待命接力上台


为确保万无一失,承担手术重头戏的肝移植、肾移植科团队,针对李先生体外肝切除和自体移植、肾脏保护等手术难点进行充分准备。体外循环科则根据自体肝移植和自体肾移植手术的方案,设计出一套新的体外循环管径线路。


这场手术有10个科室的20位专家“参战”,每个科室都派出了“最强战队”。


手术方案则是细化再细化,更新再更新。手术必须环环相扣,有一处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功败垂成。



6月26日,手术前一天,最新一版方案送至各位专家的手里。


“我从医25年,这是第一次遇到如此精细化的手术方案。”体外循环科主任荣健教授事后笑称,10个科的医生如何分组、每科医生何时接力上台,可能出现哪些意外状态、一旦出现意外该如何应对……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6月27日,李先生被送进手术室。


麻醉科副主任冯霞教授担任主导麻醉。肝外科副主任李绍强教授先对患者开腹并评估患者后续手术情况。随后,他和梁力建教授对肿瘤进行分离。


一时间,手术室里“名医荟萃”,20位专家洗好手,等候接力上台手术。


严密监控

将血管“拉离心房” 


心脏外科徐颖琦教授、肾移植科王长希教授、体外循环科荣健教授联合对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肾静脉切断和左肾静脉分离阻断。


接着,在不开胸手术的情况下,将长满肿瘤的一段下腔静脉进行分离。


这一过程中,肿瘤如果出现破裂,将可能导致在胸腔内的播散。为此,麻醉科冯霞教授一直守在B超旁对心房进行实时监测。


徐颖琦、王长希两位教授则将肿瘤向下牵拉,待其离开心房后,干净利落地切断了下腔静脉,将门静脉插管通过体外循环转流,随后切断肝动脉、门静脉、胆总管,在左肾静脉平面切断下腔静脉,完整切除整条下腔静脉和肝脏,移出体外交给肝移植科专家做肝静脉的修整、肝脏尾状叶肝切除。


梁力建教授和血管外科王冕副教授对患者进行了下腔静脉-左肾静脉的静脉人工血管移植重建。“肿瘤侵犯的血管很长,我们切除血管后,用来替换的人工血管长15-16厘米。”梁力建说。


这时,王长希教授重新接力上台,与肝外科李绍强教授做右肾静脉和人工血管吻合重建。


“患者有尿了!”这意味着前面的手术操作奏效,患者双侧肾功能终于保住了。梁教授和王冕副教授继续将心房下方下腔静脉与人工血管进行吻合,恢复了下腔静脉血液回流。


肝脏在体外修剪

重新植入腹腔



随后,肝移植科学科带头人、我校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何晓顺教授与肝移植科副主任王东平教授上台,对摘取下来的肝脏进行尾叶切除。经肝静脉切除整形以后,右肝静脉恢复通畅。


在何晓顺的手里,患者的肝脏仿佛被施了魔法:肝右静脉和肝左、中静脉被巧妙地拼合成一个开口,短暂离体的肝脏被重新放入腹腔,先与肝静脉吻合,然后依次与肝动脉、门静脉、胆管一一吻合。伴随着血液的注入,肝脏恢复了血运,颜色变得红润,宣告了自体肝移植的成功。


经历9个小时奋战,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顺利复苏,并送到ICU病房。术后第一天,李先生拔出气管插管,意识清醒,呼吸平顺,肝功能正常。术后8天转回肝外科治疗,至今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CT人工血管通畅,肝静脉血流通畅,近期可出院。



“如果没有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病情这么复杂、难度这么大的手术是难以获得成功的!”何晓顺教授说,这次“超级手术”的成功,体现了我校附属第一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多学科协同合作的强大实力和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




推荐阅读


--- iSYSU ---

来源:附属第一医院、广州日报

编辑:李牧瑶

责任编辑:冯天朗

初审:赵现廷

审核:郝俊

审定发布:陈诗诗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医者仁心,妙手回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